图片(选填,提供问题截图)
留下您的联系方式,以便我们了解问题后及时反馈结果。
扫一扫猎头的微信号
直接联系、快速推荐
业务流程管理(BPM)产品设计
BPM说简单点就是流程,比如把大象装冰箱一共分几步,这就是流程;这个流程中,可以自己一人独挑,也可以进行团队协作,均需要按流程完成。
企业搭建流程的目的:规范员工行为和高效管理。就跟流水线一样,每个人负责1个环节或者多个环节,这样效率更高,员工的替换成本也低;(流水线作业)
企业的搭建流程中心的主要是为了逐步实现标准且固化的业务流程,让每一个员工像产线工人一样,去执行标准的行为和动作,以达到提升企业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的目的。
每次说到这里,总有人抬杠,企业很多制度和流程,并没有提升企业效率,比如明明不需要审批的,却要审批或者明明可以一步做完的,非要分几步等等。这个可以从两方面考虑:
如果还要继续battle,那我只能告诉你,要么优化,要么执行,要么走。
在企业中,万物皆可流程化;大到项目运转,小到橡皮借用,皆可进行流程化;流程很重要,我常比喻为“指挥棒”、“指路牌”、“打钉枪”。
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会碰到各种流程,常见的几种场景:
从以上的场景,我们可以清楚的知道,流程是存在多种场景和多种业务对象里的;尤其是一些业务多样化企业或者大中型企业,相同的部门和业务也有不同的流程,不同的人群不同的业务有不同的流程,这种多样性和复杂性从本质上决定了流程中心的发展需要高度抽象化和配置化(需要将流程和业务解耦,各自干各自的,相互不影响/较小的影响)。
如果每项流程都单独做,会有重复工作且数据不通,无法分析和统计企业工作。
所以,BPM设计要遵循以下原则:
1)独立性
流程和业务看做是两个独立的人,只是在相互合作时,严格区分哪些是你的,哪些是我的;毕竟你能给我的,别人也基本能给我;而我的就是我的,我会越来越丰富,能力越来越强。(你指业务,我指BPM)
2)开放&集成
BPM要多个系统集成,也就是要跟多人同时合作,要做好开放对接能力和做好数据集合&区隔;要建立开放平台,明确好对接规则,这样满足规则并经过授权的都可以使用。
3)数据&效能
企业运营会产生大量数据,BPM要有数据管理的能力,也要保证一定的数据处理效率,所以做好全面数据存储和区分就非常重要,数据库架构要在初期构建时,就要搭建好,这个要同技术详细沟通。
4)安全性
各个系统的数据都要对接BPM,不光内部要做好权限控制,也要保障数据安全,防止黑客攻击或未经授权的数据检索;也就是说,跟多人同时谈恋爱,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要区分清楚,还要防止偷窥隐私,做时间管理大师!
5)流畅性
每个系统可能有独立的账户体系,要支持单点登录(SSO),在业务系统可直接访问;做好账户管理,让用户在多平台上轻松登录和访问;对于流程执行的事项,要有跟进和反馈,并进行及时通知,给流程加加速。

图1:业务流程管理流程
名词解释:在考勤系统中,提交请假单为例:
流程中心设计,首先要明白流程的本质是按照流程进行事务办理,那么可以将流程中心抽象为:人、节点、事(也就是说什么人在什么节点做什么事),映射到产品设计上就是:执行人、流程节点、操作/事项配置。
流程中心作为多系统管理的中台能力,在实际的应用中,要具备管理能力和业务实时交互能力。
对于一个完整的业务流程来说,至少有4个环节:对什么业务进行处理、这个业务有什么样的动作、什么人在哪个节点上做什么事、最后对流程进行监督和管理。
综上,BPM(业务流程管理)至少要包括5大部分:表单管理、流程应用、流程引擎、事件管理、流程管理。

图2:业务流程管理产品结构
表单管理即流程中心的需要明确的工作内容,比如合同、订单、报销单、加班单、出差申请等等,需要应用在流程中进行处理的工作。
表单对接完成后,工作类型也就确认了,接下就是把工作中涉及的内容进行拆分;发起流程后,不同的节点由不同的人进行办理,那么这些人办理什么内容呢?
所以流程如果想要应用起来,需要提前将表单对应的工作做好,包括:触发入口整理(哪里能够触发流程)、流程操作注册(流程办理人需要完成的操作)、待办数据和已办数据。
流程应用,需要重点抽离出表单对应的业务动作,比如审批、办理、确认、分派、自动任务;在产品设计时,对应的重点是抽离不同表单的操作并组装成流程动作。不同的动作,包含不同的操作;不同的按钮对应不同的行为。
业务动作还会配套一些通用的操作,可在节点上进行权限控制,如评价、下载、打印、挂起/继续、加办、转交。
业务动作的梳理是一个大工程,除了要跟业务系统在动作上达成共识以外,还需要对不同的业务动作及其操作进行抽离,最后还需要适配业务系统的权限控制。
按钮操作的点击行为常见的类型:打开页面、打开弹窗、触发、指定动作;按钮操作的执行内容常见的有:流程关联(推进/退回/插入/删除)、办理。
以上内容就将工作进行了拆分,也就是说,把当前这个表单需要流程推进的工作进行拆分,可以配置给不同的执行人进行办理。
流程引擎主要就是完成人-节点-事配置:
1)流程分类
随着企业的发展,会有成千上万的业务流程;如果没有合理的流程分类,员工在使用时、管理员在管理时也会不知所措,所以流程一定要进行有效的分类。建议可以按照部门进行管理,也可以面向业务进行管理。分类一定要认真思考,要充分考虑公司自身的业务,比如业务流程偏通用型的,可按业务类型进行分类;若部门流程千差万别且存在多种业务流程,则可以按照部门+业务进行区分。
在产品设计时,要支持多级分类创建和管理,同时要支持批量迁移和分类合并。
2)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包括:流程名称、流程分类、面向表单、流程说明、适用范围。
流程触发包含:用户&条件。
肯定有同学会问触发条件和流程绘制时的条件分支有什么区别?
从应用场景上来讲,条件分支是可以满足的,但是触发条件和用户都属于触发器配置,实际应用中,条件触发用于不需要触发流程的数据,不用生成流程数据。
①用户:支持多态用户(部门、指定用户、用户组、角色、职能、角色组)

图3:多态用户选择
②触发条件:面向表单配置条件,选取字段进行条件匹配;以下给个参考:

图4:触发条件配置
如果企业/组织体系较大时,流程管理权限是可以下放的,需要对用户进行权限控制的。
3)推进规则配置
推进规则用于控制整个流程的规则,如果场景比较单一,推进规则可以写死,当要面对多业务场景或者SaaS系统,对于流程的规则要支持多场景配置。
举几个例子吧!
还有很多其他规则就不一一罗列了,以上规则还有很多细分规则,比如有必填任务时,是否支持推进等等。
规则要结合自身的业务发展,逐步完善,不必刻意追求一步到位。
产品设计时,要把最常用的全部进行默认;比如常见的审批流程,就是必须按阶段向后逐个推进。
4)流程图绘制
流程图绘制,目前市面上较为流行两种,一种是flowable,一种是像钉钉和飞书那种线性结构;各有优劣吧!总体来讲,流程较为复杂的可以采用flowable绘制,流程较为清晰明了且为了降低操作难度角度考虑,可以采用线性结构;流程图绘制组件主要包括:开始、业务动作、网关、结束。
一个流程中,至少要有一个开始节点和一个结束节点。
业务动作:主要配置人、事、节点规则,具体的业务动作可以按照流程应用进行拆分配置;常见的有审批、办理、自动任务、计算校验;
网关:网关可以理解为分流器(即分支),主要分为条件分支、并行分支、并行+条件分支;

图5:网关示意图
并行+条件分支:只要满足条件规则的分支,都可以进入;
并行分支在产品设计时,要注意分支合并和单独结束的情况。
5)节点执行人
节点执行人,表示当前节点的业务动作需要执行的人员范围;这个范围主要包括3种类型:用户、流程相关用户、数据相关用户;
6)执行人规则
当我们选取了节点执行人后,必然会出现两种情况:存在多人、压根没有人;存在多人时,系统无法判断如何继续向下流程;压根没有人时,流程会出现中断,信息会出现丢失;所以,这两种情况要进行处理,常见的处理方式为:
特别注意:以下情况可在推进控制管理时,需细化配置规则。
7)节点操作配置
在业务动作约束下,配置不同操作名称及工作内容;
以审批为例:
①设置操作内容

图6:业务动作(审批)操作设置
②设置工作内容

图7:业务动作(审批)工作设置
8)节点超时控制
节点超时控制,主要用于对于流程节点有时间控制的需求,比如设备维修;主要包括2个方面:截止时间控制、节点时限规则;
截止时间控制:主要约束节点流程没有任何处理,出现停滞;但该节点又比较重要时,可以对当前流程进行强制约束;比如自动转交、自动通过、自动拒绝、自动办理、事件触发;也可不进行超时控制,那么待办任务将自动添加超期标签;
节点时限规则:对当前节点可添加时限规则,用于控制节点停留时间,加快流程流转效率;节点时限规则,可以同时配置多个;比如不同时间内,发不同的消息提醒;
时限计时方式一般按照2种方式:固定时间、接收后计时;
满足时限规则后,可以进行流程约束:自动转交、自动通过、自动拒绝、自动办理、事件触发;
9)节点规则配置
节点规则配置,是因为在实际业务流程中,会出现临时性情况,执行人拿不定主意或者自己完不成时,需要进行加办;比如某项工作无法进行评估,可邀请专家一起;
固化的流程也会因实例数据的特殊性,流转到非工作范围内时,可进行转交;比如某项维修单,数据比较特殊,需要指定人进行处理;
一般节点规则配置主要包括:加办、转交、抄送;

图8:节点规则配置
10)流程管理
流程管理主要包括:流程版本、实例编号。
事件管理,主要用于在进行某种操作/变化时,进行事件触发;所以事件管理主要包括事件捕获和事件触发;
作为多业务系统流程管理,需要对流程进行实时监督,以便完成企业特定目标;流程监控可以帮助企业分析流程的性能,找出关键问题,改善业务流程的速度、质量及效率。
流程管理主要包括:流程监控、异常流程管理、流程强制介入、流程时效分析;
最后:抓不住老鼠的,都不是好猫。
面向实际业务中,只要在整体框架无误的基础上,降低一定的灵活性也是可以的,快速实现、快速应用、快速迭代方为上策。
无论多么流畅、多么强大的流程,不能对业务产生增益,都是失败的!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声明: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8359518152@139.com

共0张,还能上传3张

请上传15gb以下的视频,请勿上传色情、反动等违法视频
视频上传成功
f52bcf2841734…455d84c6a2b.mp4
打赏
点赞0人
